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亞里叭叭 : 黑鏡啟示錄



  活在當下,層出不窮的生活危機,日日新鮮日日甘,好像不知名的新病毒,以前一般來說,我們只會認定被入侵的目標是人體,今時今日,恐怕大家更擔心被入侵的,是閣下不同的電腦硬軟件,視智能手機為第二生命的症候群,比比皆是,只要不能上網,肯定比世界末日更難受,難怪《皇家特工:間諜密令》大反派Richmond要反轉全世界,都深明智能Sim card的潛藏殺傷力有多方便易用,借電波干擾操縱人殺人的末日大陰謀,絕非天方夜談。

  由英國Channel 4拍攝製作的電視單元劇系列《Black Mirror》,正是以高科技生活的人際關係為主題,自201112月至今,先後已有兩季共6集單元故事,去年12月亦播出一個聖誕節特別版《White Christmas》,今年2月英國剛推出《Black Mirror》足本3 DVD套裝,海外觀眾終可一睹為快,到底這個黑鏡啟示錄魅力何在?

  首先,黑鏡是甚麼?當關掉所有電腦電視手機屏幕後,黑鏡自會出現於面前,只在乎你有多想關掉它們吧?每集片首均有相同的黑鏡破裂作序,那是一道科技與人際關係之間纏繞不清的終生裂痕,記得第二季宣傳片仿如iPhone廣告拍攝手法,配上「Make More, Connect More, Share More…」旁白字句,將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主打「甚麼都要More」的推銷術前呼後應,徹底推倒重來,最後「Be Yourself, No MoreThe Future Is Broken!」發人心省,其中人人戴上假面具高舉手機的畫面,既似《迷牆》集體洗腦重演,又似1977KraftwerkHall Of Mirrors》虛偽人生寓意,延伸到今日網絡新世代人性真假難分,面對黑鏡前的自己,你真正認知又有幾多?



 《Black Mirror》原創人Charlie Brooker表示:「如果科技是毒品,它也可是一種藥品,問題是有多少副作用?」當FacebookTwitterWhats App不同社交平台變成生活習慣,迷上癮是必然,低頭族毒癮長期發作中,第一季第3 集《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》預示未來Sim card可以直接植入身體,只需透過雙眼不停地紀錄及接收資訊,人生時刻都在儲存於大腦記憶體內,可隨時搜尋重溫每一分秒的個人歷史片段,並稱之為「re-do」,當共享私隱變成等閒事,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複雜,據聞Robert Downey Jr.已向華納電影提議將此集開拍電影版。第二季首集《Be Right Back》探索人工智能複製人的未來世界,人死後意識與軀體之間兩難存,如何努力也只是角色扮演的程式修正,延續黑鏡內外不一的主旨命題。



  尋找「共同」是社交網絡的重要焦點,面書上的「共同」朋友最顯明易見,集體意識有共鳴有時亦是一種認受性的無形霸權,第二季第2 集《White Bear》冷諷另類消費主義模式,利用大眾集體盲從助長下,手段可以去到幾盡,而第一季第2集《Fifteen Million Merits》高科技四壁屏幕劏房,死板枯燥的日復日生活,只靠儲分參加真人騷求變轉機,主角企圖鬧爆評判團的自以為是,全場卻鴉雀無聲,直至評判妙語煽動觀眾情緒,結局無奈,少數總要服從多數,樹大好遮陰是人之常情,還是另一種霸權欺凌?


  Charlie Brooker形容《Black Mirror》創作概念源自以前《Twilight Zone》經典系列,你總不知道每個故事內容是甚麼?《White Christmas》設定構思亦甚有《迷離境界》電影版序幕餘韻,兩個不相識的男人共處一室五年之久,一個聖誕夜終於打開悶局,展開交談分享,局中有局的劇情演變,包括有真我意識收藏器Cookie,跟沒靈魂身軀分開後的各自維生及互動,又有「Z-Eye」植入式社交系統,只要被別人Block戶口,眼前就再看不見聽不到對方的模樣,變成模糊的視聽影像,當然,如果你是黑鏡迷,更可找到大量以往單元曾亮相過的一些元素密碼;總言之,《Black Mirror》絕對是個人誠意推介的英劇代表作,2012年奪得國際艾美獎「最佳迷你電視系列」殊榮,實至名歸。

  後記:記得十幾年前,《不設劃位》節目有一個名為「自選動作」環節,每個星期阿松與我各自一手包辦一個約十分鐘左右的短篇故事習作,其中自己亦曾寫過兩篇幾Black Mirror》感覺嘅題材,第一個是《Mon住你》,當時已有感每天生活週邊都總有好多顯示屏幕及CCTV之類,由家中的電腦電視手機,到住所內出入電梯的閉路電視,各種公共交通工具、大廈外牆…諸如此類,沿途長期Mon住你;第二個是《錄影人生》,每個人每天24小時生活情況都會被錄影起來,24小時後可以回帶重看自己昨天的所作所為。


(原文刊於am730亞里叭叭專欄@24/3/2015)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